發(fā)表在《中國報告文學》雜志第四期的長篇報告文學《武舉袁常青》,是中國作協會員、《中國報告文學》雜志特約作家張新安先生今年推出的新作。該文以翔實的史料、生花的妙筆,還原歷史現場,有血有肉地展示了周口歷史文化名人武舉袁常青壯懷激烈的人生,著力表現了袁常青高強的武功和俠義的情懷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盡顯英雄本色。
在張新安綿密細致、生動傳神的娓娓敘述中,我們仿佛回到了清末民初的中原四大名鎮(zhèn)之一的周家口,親眼目睹了一代豪杰義俠袁常青的系列壯舉,并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和沖擊,英雄俠義之風發(fā)意氣頓時充塞心間。袁常青武功精湛、技藝超群,而且既“武”且“俠”,武德高尚,有俠士之風。他見義勇為、嫉惡如仇,從不向任何惡勢力低頭,敢于斗爭,表現出可貴的精神品格。中國近現代武術史上有一位響當當的人物,那就是曾打敗西洋大力士、威震上海灘的馬永貞。殊不知,這位蓋世英雄在周家口曾比武敗給袁常青,被袁常青“一式落地炮”打倒在地,觀者見“其腳面已腫成了發(fā)面饃,涂藥時脫不下襪子,只得用剪刀將襪子剪開……”由此可見袁常青武藝高強。袁常青還講究武德,常常仗義出拳,其懲惡除霸的美名在周家口廣為流傳。有一年春季,周家口商會在順河堤一帶舉行物資騾馬交流大會,有一個高大健碩、膀大腰圓的壯漢,逞強欺人,專門以打人為樂。袁常青聽聞后,毅然前往,出手將其打得落花流水、狼狽而去。
中華武術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、門派眾多、拳種豐富。袁常青之所以享譽武林,并能夠脫穎而出、高中武舉,憑借的是哪種拳法呢?張新安如數家珍、細細道來,引領我們走入了心意六合拳的神秘世界。周家口自明永樂年間開埠以來,從荒村野渡蔚然而成中原名鎮(zhèn),三川上下,日夜千帆競渡,百舸爭流,桅檣如林,往返穿梭,漕運鹽運,糧船貨船交織其間,來往不斷,熱鬧繁盛景象,宛如煌煌都會。而且,周家口武風很盛,素有“拳窠”之稱,歷來拳師輩出,數不勝數,在中華武林界稱得上是藏龍臥虎之地。為保護中華武術文化遺產,上世紀國家曾對傳統武術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整理,在挖掘整理的105種拳術中,周口市就有22種。其中,心意六合拳是在周口流傳的諸多拳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,也是周口目前唯一收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拳種。說起周口心意六合拳,無論如何也繞不開袁常青,因為他師承心意六合拳大師、被世人譽為“山陜大俠”的買壯圖,是“周家口習練心意六合拳第一人”。
基于袁常青心意六合拳正宗嫡系傳人的歷史地位,張新安在報告文學《武舉袁常青》中詳細介紹了心意六合拳的來龍去脈和技擊特點。比如,心意六合拳由一代宗師姬際可所創(chuàng),經由買壯圖傳入周口。心意六合拳重在“心意”和“六合”,是二者的和諧統一,“心意者,心之發(fā)動為意,意之所向為拳,心隨意轉,意自心生”;“六合者,分內三合外三合。內三合是心與意合、意與氣合、氣與力合;外三合是手與足合、肘與膝合、肩與胯合。內外合一,謂之六合”。心意六合拳最基本的套路是“四把捶”,即“親撲站、橫拳、鷂子入林、鷹捉”,以剛猛著稱,講究硬打硬進,其形仿佛瘋牛怒虎,勢不可擋,而且其內功精微,妙法神力,素以技擊稱雄于武林,有“三年太極不出門,心意一年打死人”之譽。同時,張新安還細致梳理了袁氏心意六合拳的傳承譜系:由袁常青而至袁洪亮,再至袁子玉,后經袁心廣傳至袁東生。現任“河南省東健物流有限公司”董事長的袁東生先生盡得周口袁氏心意六合拳的真諦和精髓,是周口袁氏心意六合拳第五代正宗掌門人。更加難能可貴的是,事業(yè)有成的袁東生積極致力于繼承先輩遺志,弘揚袁氏拳術,在搞好經營活動的前提下,結合企業(yè)文化的開展,發(fā)揮自身愛拳習武的優(yōu)勢,創(chuàng)辦了“周口袁氏拳術俱樂部”。
報告文學主要分為“人物專題式報告文學”和“社會問題式報告文學”兩種。張新安的《武舉袁常青》顯然屬于前者,以人物為中心,重點刻畫人物的性格,描摹人物的命運。作品在刻畫袁常青的性格時,無論是肖像刻畫、語言行動,還是細節(jié)描寫、環(huán)境烘托,無不窮形盡相、生動傳神,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技巧,達到了“報告”和“文學”、新聞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統一。
有論者曾說:“張新安先生為了周口的歷史文化建設和社會經濟發(fā)展,硬是不避艱難不辭辛勞,刻苦探索終結碩果,為周口歷史文化建設和社會經濟發(fā)展做出了獨有的貢獻,他的獻身精神確實值得我們贊揚,他不是落伍而是開拓進取的前衛(wèi)舉動,確實值得肯定。”周口心意六合拳在我國久享盛譽,袁常青是“周家口習練心意六合拳第一人”,從這個層面來講,張新安創(chuàng)作《武舉袁常青》也是對周口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,為周口的歷史文化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(fā)展做出了獨有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