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新周口客戶端
2020-03-23
小分隊為村小學做完消殺歸來
記者 梁照曾 文/圖
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、全民阻擊的戰(zhàn)斗中,全社會眾志成城譜寫了一部蕩氣回腸的抗疫英雄史詩,在這部由普通人共同譜寫的民族史詩中,有太多讓人淚奔而蕩氣回腸的故事,西華縣奉母鎮(zhèn)南于王村的12名老退伍軍人及軍人家屬自發(fā)組織的紅色抗疫小分隊,不顧生死阻擊疫情守護四千鄉(xiāng)親,風聲鶴唳的疫情下,發(fā)起人王成志悲壯地寫下生死遺書,交給隊友,囑咐道“我不幸去世,將我鄭州的房產(chǎn)賣掉分給小分隊死去的家人后代”,保家衛(wèi)國,壯士斷腕,驚天地泣鬼神。近日,市博物館征集抗疫見證物,引出這個村莊的特殊群體的抗疫故事。
小分隊為村里消殺
見證疫情:12條漢子、12只藥桶、一封遺書、一摞口罩
“您征集抗疫見證物嗎?俺這有,有遺書、有藥桶……俺村太遠,您能來嗎?”,這是西華縣南于王村村民王明甫和市博物館館長周建山的通話,憑感覺,周建山肯定,這背后會有更多不為人知的驚人的抗疫故事。3月19日上午,記者隨周建山及市博物館人員趕往南于王村。
位于西華縣西南處的奉母鎮(zhèn)的南于王村,是遠離縣城而坐落在潁河灣里的一個偏僻村莊,全村有12個組,約4千多人,是奉母鎮(zhèn)較大的行政村。我們一路驅車而至。沿途桃花、油菜花遍野,人們出入如常,如此秀美而祥和的村莊,讓人難以想象,它在一個月前,在風聲鶴唳的疫情的日子里,這里到處彌漫著生死氣息,恐慌、壓抑籠罩著每個人的心頭。
我們到村里時,村民王明甫引著路,來到他的家。他說,他們剛剛為村里小學進行開學前的環(huán)境消殺,大伙都在這里。矗立在在我們面前的12條風霜滿面帶著口罩的漢子、12個抗疫使用的藥桶、一堆空的消毒液塑料桶、一摞摞用過的口罩、一個拉著大號消毒藥桶的拖拉機、一封生死遺書。他笑問,要哪些?
我們目睹此景,滿眼淚水。
王志成捐贈遺書給市博物館
疫情襲來,12個退伍老兵及軍屬站出來組建自愿抗疫小分隊
“鄉(xiāng)親亂跑,扎堆,感染了咋辦?幾千口人”,南于王村九組57歲村民、發(fā)起人王志成自今難掩恐懼的心情,他說,他在鄭州工作,作為文藝工作者,70年代曾冒著槍林彈雨,到對越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戰(zhàn)場慰問戰(zhàn)士們,受到表彰,多少也是歷經(jīng)生死的人。今年年前,他剛拍完電影,從鄭州回到老家,看望92歲的老母親,因疫情突如襲來,他被困在村里無法返鄭州。
“疫情風聲鶴唳,村里還有10家從武漢回村過年的村民,大年初一,上面要求封村了,鄉(xiāng)親們還是亂跑,到河邊扎堆釣魚,攆不散”,王志成說,他心急如焚,深知疫情嚴重,在這種情況下,一家人感染,一個村子的人咋辦?,一定得有人管。他在街上碰見十一組村民、退伍兵王明甫,兩人想法相合,隨即決定,成為自愿抗疫小分隊,自己籌備物質,開展動員村民居家抗疫、幫助困難村民、對村里實施消毒等抗疫事宜。王明甫向縣農(nóng)發(fā)行駐村第一書記王長海匯報后,得到大力支持。
王明甫隨即建了一個“南于王村抗擊肺炎無償自愿工作隊”微信群,動員村民為抗擊疫情捐款,為村民消毒籌集資金,村民們紛紛進群,很快達500多人,1000元、500元、200元……同時,自愿小分隊也快速組建,12名來自不同村組的退伍老兵或軍屬站出來,不顧生死決心為村里抗疫服務,他們也是捐款帶頭人。
面對不理解: 抗疫小分隊無怨無悔開展全村消毒、勸返、巡護
初二一大早,老兵王明甫騎著摩托車趕到奉母鎮(zhèn),在藥店里購買了4桶消毒液,但是物質太少,滿足不了全村消毒之需。他經(jīng)打聽,得知縣醫(yī)藥公司有貨,已經(jīng)嚴管了,要買的話,需要村鎮(zhèn)證明及托關系購買,王明甫在村里和鎮(zhèn)里開好證明后,初三一大早,隨即和小分隊隊員張守庫等開著車,趕往縣城。進程已經(jīng)查的很嚴,因忘帶駕駛證、身份證,心急火燎,體溫達37度多,被縣城卡點查著,觀察40多分鐘,又讓家人通過微信傳來證件,沒事后,才放行。買到消毒物質后,錯過飯時,街上飯店因疫情都關門了,他們在超市買來涼饅頭果腹。
初三,小分隊開始對全村大小街道及每戶庭院消毒。小分隊12個人的平均年齡為55歲以上,他們自發(fā)來自不同村組,平時并不熟。他們沒有防護服,口罩是村民捐贈的,或者家人給的,消毒設備是家里種田用的農(nóng)藥桶,吃過早飯,準時集合,背著滿桶的消毒液,逐個街道、逐戶地消毒。小分隊村民首次擔負“防化部隊”式的工作,邊投入工作,邊有老兵培訓業(yè)務,要求相隔2-3米,排隊消殺街道,隨后進入村民院落消殺。
他們在消殺的同時,還勸返村民回家,別扎堆,尤其是武漢返鄉(xiāng)人員,要求他們居家隔離。當初很多人不理解,甚至當面說一些難聽的話。大疫當前,他們顧不上這些,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勸說,村民們逐漸接受,后來出門的很少了。
為了讓武漢返鄉(xiāng)人員不出門,老老實實地隔離在家里,他們分班看護。全村有26戶矜寡老人和10戶武漢返鄉(xiāng)人員,是疫情中最需要幫助的對象,誰家缺菜少面,誰家液化氣沒了,他們天天往那兒跑,給他們提供幫助,王志成說,小分隊冒死抗疫,得到鄉(xiāng)親們的認可,連怨氣很大的武漢返鄉(xiāng)村民也感激不已。
小分隊部分成員在捐贈儀式上合影
生死未卜:王志成寫下遺書賣房產(chǎn)補償死去的隊員
“疫情彌漫,前景生死未卜,12名隊員,很多是退伍老兵,是家里靠山,有的上過戰(zhàn)場立過功,是共和國的功勛軍人,出了事咋辦?我對不起他們??!”,至今回憶起當初悲壯地寫下遺書的事,王志成,這名57歲的堅毅的漢子,無法控制情緒,嗚嗚地哭起來。
初二晚上,他是邊哭邊寫下遺書。他說,病毒傳染,看不見摸不著,也不知道誰攜帶?更不知道明天大家是個什么情況,既然動員大家沖到抗疫一線,戰(zhàn)死了,他的家人咋辦?他說,他在鄭州有一處房產(chǎn)是養(yǎng)老用的,他害怕自己不幸感染去世了,沒人照顧小分隊戰(zhàn)死的家人生活,隨寫下遺書,如果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將他的房產(chǎn)賣掉,分給抗疫戰(zhàn)死的隊員家人。
他將遺書交給王明甫,以備善后之事。兩條漢子抱頭大哭。王明甫哭著告訴王志成,他也準備好了,將手機內存的幾萬元也留作隊員們善后之用。王志成滿含眼淚地地說,他們十二個人,手挽著手,并肩作戰(zhàn),生死與共。他們最怕的是傳染給家人,回家消毒后,吃飯和睡覺都不和家人在一塊兒。家人們盡管擔心受怕,但是都很支持。
讓他們欣慰的是,全村四千鄉(xiāng)親無一人染病,都平平安安,隊員們也都平平安安。
抗疫小分隊盼望集體入黨 建立基地開展紅色教育
“十二個人,很多都是老人,天天冒著生死,不圖名不圖利,一心為了鄉(xiāng)親,歷經(jīng)兩個月的無硝煙的戰(zhàn)疫,身心很疲憊,太艱難,讓我們想起當年革命時期,黨領導紅軍走二萬五千里長征,也讓我們找到黨魂,找到信仰”,王志成說,他們小分隊中除有兩名老黨員,其余10人都是群眾,都渴望入黨,發(fā)揮余熱。
現(xiàn)在在疫情控制的情況下,他們在村南潁河灣的干渠已經(jīng)著手建紅色抗疫教育基地,希望將村里的抗疫事跡、募捐情況、小分隊抗疫實況記錄下來,立下石碑,供村里后代繼承全社會眾志成城抗疫的紅色精神。
另外,十分遺憾的是,小分隊隊員、65歲的十組村民王作戰(zhàn),本來是村里垃圾清潔工,為村里拉垃圾,每月有一定收入,然而由于參與防疫,卻丟了工作,村里也相應取消了他的薪水,讓隊員們自責不已。
一群平均年齡在55歲的鄉(xiāng)村抗疫自愿者,其中以60多歲以上老人有5人,他們已經(jīng)不年輕,但是為了守護一方平安,一個鄉(xiāng)村的安危,自發(fā)承擔風險,臨危不懼,沖向疫情前線,同疫情搏斗,是什么讓他們如此無畏生死,他們說,他們心里守著黨,心有軍魂,因為他們是紅色軍人和軍屬,這是擔當和使命。
讓我們記著這群最可愛的人,南于王村抗擊新冠肺炎紅色小分隊名單:王志成,57歲,九組村民;王明甫,黨員,老兵,50歲,十一組村民;王敬坤,老兵,涼山戰(zhàn)役榮立三等功,64歲,十二組村民;洪全營,68歲,黨員,老兵,二組村民;張守庫,63歲,二組村民;王富強,65歲,十二組村民;王作戰(zhàn),65歲,十組村民;張安當,50歲,八組村民;張新兵,48歲,八組村民;張麥田,46歲,七組村民;張長望,47歲,六組村民;張建舉,45歲,六組村民。
[責任編輯:牛勇威]
中華龍都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不得轉載